![]() |
![]() |
鸡血石 相传,古代有一种鸟,叫“鸟狮”,又称凤鸟,生性好斗。一天,觅食飞过玉岩山,见一凰正在孵蛋,顿生恶念,向其发起攻击。毫无准备的凰被咬断了腿。凤闻讯赶到,同仇敌忾,战胜了“鸟狮”。凤凰虽然胜利了,但凰鲜血直流,染红了整个玉岩山,遂成了光泽莹透如美玉的鸡血石。据考证,鸡血石的开采始于明代,而盛名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十分赏识昌化鸡血石,将其作为宝玺的章料。国家邮政局日前发行的一套《鸡血石印》特种邮票印的就是两方宝玺。 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前外相大平正芳来我国访问,周恩来总理将昌化鸡血石对章,作为国礼馈赠两位贵宾。操刀奏石者是集云阁篆刻家沈受觉、刘友石先生。于是,鸡血石在日本名声大噪,掀起了一股收藏鸡血石热潮。大批日本游客来华时,必将鸡血石作为首选礼品带回国内。在我国,国人对鸡血石的收藏投资热情也逐年上升。 鸡血石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硅酸盐矿物。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但都离不开硫化汞成分。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矽。“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巴林鸡血石主要是高岭石和硬水铝石;而质地较为细腻的黑冻鸡血石和芙蓉冻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矿之顶部发现有近似“金顶红”的脉石英致密块体,其中辰砂非常细小,质地坚硬细腻,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当地称朱砂玉。 鸡血石没有固定的形状,叫块石状,它的色状有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 块血:分布没有规律,东生—块、西生一块,有的块石表面有一大块红色,而里面面一点红的都没有;有的恰拾相反,所以购买鸡血石毛科风险很大。 条血:分布有规律。 梅花血:象梅被开放一样,整个石头都是星星点。 浮云血:它生在宽带或条带的间接处,即象条血又象梅花血。所以它的血形象天上的浮云一样。 鸡血石的颜色有鲜红、淡红、紫红、暗红等,最可贵的是带有活性的鲜红血形。 鸡血石的形成、开采和鉴别: 1、形成 鸡血石为朱砂(硫化汞) 渗透到高岭石,地开石之中而形成,这样两者交融,共生一体的天然宝石,在国内外是极为罕见的。 2、性状 鸡血的成份是硫化汞,石质则为地开石或高岭石,硬度为2—3度。石中时常带有水银斑及少量的石英颗粒突起于石表面。鸡血中除主要成份为硫化汞外,还含有少量的致色元素铁、钛,它们是深色染剂,它的含量多少是鸡血呈现不同红色的主要原因,含量多则血色呈暗红色。另外,鸡血石也含有不同的感光元素硒、碲,这也是鸡血在光照和热烤下退色或变色(呈现暗红)的主要原因。 3、分布 昌化鸡血石产地在浙江省临安县上溪乡玉岩山,矿洞分布在康山岭一带。 4、开采 鸡血石开采于明初,当时鸡血石露出岩石表层,古人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开采,在露出岩石表面的鸡血石上烧柴,岩石全部烧热后,用冰冷的溪水浇泼,使石头分裂,再用铁铲很容易即把鸡血石采下。这样的采法少有裂纹,但鸡血石在没有开采出前很可能多已变黑或变暗,而采出量也非常小。这种采法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基于表层露头的鸡血石都已采竭,改用炸药爆眼,再用手掘或机掘深挖 5、如何鉴别真假鸡血石 带血色的石头称为鸡血石,不带血色的则称为昌化石。 品评鸡血石,首先是看“血”的红色,以其鲜、凝、厚为佳。鲜者红如淋漓之鲜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层次深透于石层中者。另外鸡血石的地张也是判断鸡血石的重要依据。地张就是红色染在什么样的石头上。鸡血石的地张以纯净、半透明,无钉与血之鲜红色彩交相辉映者为上品。鸡血石的品样可分为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圆形、畸形,尺寸大致以5——2公分的径边为宜。 鸡血石的质地细腻,带韧性,结构紧密,受刀不崩。 好的鸡血石都不加雕琢,以做印章为最宜。可以这么说,凡是加雕刻的鸡血一般都为遮掩其疵,是不足为贵的。 由于鸡血石质佳价高,作伪者很多。鸡血石的作伪方法大体上有下面几种: (l)镶嵌法,采一质地较好的昌化石章,选择几面醒目的地方,分别挖出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小坑,然后用红色的流化汞涂料嵌入,待其自然阴干后,再磨光上蜡。不过,这种嵌入的鸡血(硫化汞)没有层次,同时血与昌化石的交接处色泽生硬,没有过渡。 (2)浸渍法,取一方昌化石,在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阴干再涂,再阴干,使其血稍有层次,然后放在透明的树脂里浸渍,务使周身浸到,拾起晾干,再用细水沙打光即成。用这种方法做成的假鸡血石,因树脂易老化,日久表皮会泛黄,与内部的石色不相协调;同时树脂表皮的毛孔比较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其表面有一点点细小的擦眼。 (3)切片贴皮法,用切割机把石章的六个平面分别切割出薄如纸的六面。于其内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待晾干后再用热烫的办法和以胶水把原来切割下来的六个薄片按原样贴回去,然后把薄片与胶合处的线角磨光。这样鸡血的红色看起来生在石章里面,而且自然分布。但血的层次毕竟只能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此类石章,只能局限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石章,其他的都不行。因为圆形和畸形的石章无法割断和刻边款,这样薄片烫贴的痕迹就显露出来了。 (4)添补法,这是在真鸡血石上,再添加硫化汞,并在添加的部分表面罩上一层极薄的树脂,磨光后即成。这类方法是在血上加血,无疑是锦上添花,价值大增。同时真中有假、假假真真。所以对于特别好的鸡血石,在观察时必须注意和联想到作伪者的手法,方可避免“大意失荆州”的后果。 目前,最著名的鸡血石按产地命名分别是昌化鸡血石和巴林鸡血石。按质地一般分为4大类:冻地鸡血石、软地鸡血石、软钢板地鸡血石和硬钢板地鸡血石。它同寿山田黄并列,享有“印石皇后”的美称,为中国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昌化鸡血石可分为冻地、软地、刚地和硬地四大类。冻地鸡血石为玻璃冻、羊脂冻、牛角冻、桃花冻等,微透明或半透明,硬度在2—3级。软地鸡血石的硬度为2—4级,刚地鸡血石是高岭石、明矾石岩经后期硅化的产物,硬度在4—7级。硬地鸡血石是成矿过程中硅化作用的产物,地质学名为辰砂硅化凝灰岩或含辰砂硅质岩,主要成份SiO2,其硬度大于7级。 昌化鸡血石的品质是血和地。血色为鲜红、正红、深红、紫红等,鸡血的形状有块红、条红、星红、霞红等,并能达到鲜、凝、厚为佳,深沉有厚度,深透石中,有集结或斑布均衡为佳。血量少于 10%者为一般,少于30%为中档,大于30%者为高档,大于50%者为珍品,70%以上者珍贵难得。全红或六面血为极品。红而通灵的鸡血石称为“大红袍”,??红色“鸡血”以外,底色尚有黑、白、黄、绿、蓝、灰褐、紫、青等基本颜色,再加上浓淡深浅不一的各种色彩相互融合,天然浑成,不须人工雕凿,已构成一幅幅自然美丽的图案。黑白地与鸡血三色的称为“刘关张”,也是奇妙之品,色彩奇丽,变化万千。除此之外,昌化鸡血石石质中,还具有“细、红、润、腻、温、凝”之六德。 根据鸡血石的血色和质地可分为:大红袍、玻璃冻、田黄冻、羊脂冻、牛角冻、朱砂冻、藕粉冻、五彩冻、桃红冻、豆青冻、玛瑙冻、木纹冻、鱼脑冻、鱼子冻、蛇皮冻、雪花冻等。 巴林右旗盛产巴林 石。巴林石的质地温润,色泽丰富,适合篆刻雕刻,是很好的印章石,也是观赏石中的佼佼者。巴林石分为鸡血石类,冻石类和彩石类。矿物成分主要为:地开石、高岭石、辰砂等。一块好的鸡血石,石质纯净,血色鲜艳夺目,地子与血能够彼此地呼应。鸡血石按照血色分,有鲜红、大红、暗红等等。按照形态分有片红、条红、斑红等数种。总的来说血色凝结程度越高,分布越集中,占据面积较大的鸡血石,质量也就越高。 鸡血石可分为鸡血、质地、重量等三种方式区分: 1 、假鸡血:没有银斑,色度深浅不匀,线条粗细不一,花纹不自然,排列不符合鸡血赋存规律,肉眼细观极易区别。 2 、质地:用塑胶化合物假造,完全没有石感,用刀刻也没有石屑粉。有人甚至将鸡血石切片,再粘贴于粗石上,再用填缝胶及石粉粘合,状极似真鸡血石,仔细在强光下则可辨别真伪,或观察血色及画形是否一致或有无连贯,不难识破。再则,有人用石粉加化合物,塑模涂上“朱砂”或大红水彩假造鸡血而成。 3 、重量:真鸡血石的重量较沉稳,假鸡血的重量较轻浮,只要细心用以下步骤测试:( 1 )用砂布细磨,真鸡血石材会呈石粉状而有朱砂红之现象,化石物则没有;( 2 )用刀雕刻,假鸡血石下刀后呈塑质之卷曲石屑,能感觉出来;( 3 )用火烧,假鸡血石会有烧焦的胶臭味,真鸡血石则不会;( 4 )用手量质重,假鸡血石因质地不同而感觉较轻; 鸡血石应避免长时间放在日光或灯下,以免鸡血因红色部分变暗而减低了价值性。平常则宜擦上或浸于好的润石油中,如美玉一般,使石质与空气隔绝,减少因温差变化而造成石质龟裂的可能性,且可增加石质的温润性。另外避免碰撞、摔裂即可。 鸡血石适当的把玩、磨擦,可使呈“老光”,亦称为“宝光”,而成为“老石”质更可人。其道理和磐玉的道理完全一样。但对刻有薄意之印石或雕刻品则应避免,以免破坏了雕工,使之面目全非。 对未刻的印石,或原石等,则不妨多磨擦;未刻的印石有较不易损伤的好处,玩石兼养石,其乐趣之无穷,非亲身体验,难入其境矣! |
上海诚信拍卖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4-2007
电话:021-62313496 62313497 6231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