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玉是在世界(尤其是东亚)各地区受到广泛欢迎的一个宝石的分类,在矿物学上玉分为硬玉(也称翡翠,主要成分为 NaAlSi 由于玉是易加工的一类宝石,因其贵重而易于加工在最早使用玉器的中国的历史早期成为贵族常用的祭祀、生活用具。随着前4世纪孔子及他创立的儒家文化在中国以及亚洲地区的影响逐渐加大,玉成为各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类宝石,它的地位甚至一度超过各种宝石及贵金属,成为儒家文化影响下亚洲社会风气的缩影。时至今日,东亚地区依然将玉视为一种深具文化特色的宝石之一。 分类 为解决这种分类混乱的情况,社会上曾提出过各种具体的分类方式,如将“玉”定义为矿物学的解释,而将“玉石”作为包容蛇纹石、岫岩玉、蓝田玉等其他传统上被认为是玉的矿物归类于此。或者将软玉划分出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软玉依然是透闪石、阳起石等物质为主的矿物,而广义上的软玉则是文化传统上所有被认为是玉的矿物集合。也有将软玉只定义为新疆的和田玉,其它皆为“传统玉材”,不一而足。 但准确而具有代表意义的分类除矿物学外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共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是将“玉”作为“玉石”的简称,而“玉”的分类以矿物学定义为准。 因此,最广义上的“玉”包括: 硬玉(翡翠) 硬玉 翡翠的价值通过颜色(所谓“正、阳、浓、和”)、透明度(“水头”)质地和重量来评判。翡翠制品的价格一般不受年代久远的影响,这一点与软玉有所不同。 翡翠的原料依照出产方式分为“老坑”和“新坑”等等说法,其中人们将长期受自然界雪水浸泡的翡翠原石称为“老坑翡翠”,这样的翡翠外观一般是偏绿色,据称有水亮斑的光泽。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强酸浸泡或者激光蚀刻来填充一些颜色,使品种较差的翡翠在外观上变得与高档翡翠类似,现在翡翠在市场上通常以字母A、B、C为标识分辨翡翠制品的质地。其中A货翡翠意为未经过化学处理,颜色、结果自然的天然翡翠。而其他类别的翡翠则或多或少有人工添加的成分。 软玉 软玉的化学成分是钙镁硅酸盐(Ca 产于新疆的和田玉是纯度较高的一类软玉。一般具有玻璃—油脂光泽,矿物比重在2.80-3.10之间。莫氏硬度在6-6.5之间,颜色因含有的矿物成分不同而呈现纯白—雾状黑等各种颜色,也因此没有固定的解理态。和田玉具有玉石中最强的韧性而不易破损。 独山玉 蓝田玉 玛瑙 绿松石 历史 新石器时期出土的玉器大多不是当前国际公认的阳起石一类软玉,而是蛇纹石种,亦即文化观念上的玉石。因而这一时期出土的玉器材质往往种类繁多,岫岩玉、独山玉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玉材。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玉石的雕刻工艺日趋进步。前16世纪中国商代开始将玉器作为奴隶主贵族的财富象征。并且玉器也开始分担政治器皿的职能,帝王在分封贵族、授予大臣财富时往往不乏玉器的存在。在河南殷墟,1976年妇好(商代帝王武丁的妻子)墓中出土了755件玉器,其中囊括了岫岩玉、和田玉(这说明在当时中国中原地区已经和新疆有了经贸联系)等材质制成的玉龙、玉桂、玉璧、玉琮、玉盘等装饰、配件、礼器;在商代的考古中也发现了“跪坐人”等反映社会风气的配饰。说明玉器在商代形成了种类繁多,用途广泛的一个系统,其样式也有新石器时代的片状物检发展为简单的配饰、雕件,说明了当时主要的工具青铜器加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儒家思想对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影响不断加深,其学说中关于玉的政治理解也随之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共识。玉器系统也在这一时期日臻完善,形成“六瑞”“六器”职能分工各有不同的体系。“六器”出自《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作为天子进行对天地四极进行祭祀,祈祷国家安定,社稷平安的礼器。而“六瑞”也是出自周礼“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持镇圭,公持桓圭,侯持信圭,伯持躬圭,子持谷璧,男持蒲璧”,以圭、璧两种玉器,通过官制的高低缓分出六器,说明当时的中央集权已经大体形成。不过也有学者指《周礼》成书于战国时期,其著作难免会有儒家的思想文化掺杂其中。天子在祭祀天地、时,要用玉册来刻下铭文;百官封爵以玉器为印信;转达君令使用玉符、君子以玉为德行操守的标准;民间诗歌中经常以玉作为美好事物的代表象征。如《诗经·国风·周南》提到的一段诗歌: “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其中的“琼琚”“琼瑶”“琼玖”均是当时对“玉”的美称,此外“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大雅·抑》)“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诗经·国风·卫风》)此外很多成语也与玉有关,如“玉壶冰心”、“玉石俱焚”等,在这些成语中无分褒贬,“玉”的意义一般均为褒义字。 中国在战国时期随着儒家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逐步接受各种派系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玉在文化中的作用。因而玉的文化意义也在不断上升,诗歌中、宫殿内、祭台上都有玉器的存在。其中关于“和氏璧”的典故在这一时期出现,通过《史记》、《战国策》等史书不断延伸,成为极富文化意义的象征。玉的文化意韵还是逐渐成形。 汉朝后玉器的制作工艺上不断创新,可以使用玉器的阶层,从帝王将相到市井白衣不一而足。对玉的理解加于了道德的象征,东汉许慎的《说文》上给予玉五种道德,即“仁、义、智、勇、洁”玉之五德。玉器也开始逐渐向随身装饰和摆放雕件两个方向发展。六朝后的玉器开始向写实的手法上发展,作品大多以人和典故为主题。宋以后,玉成为世俗化的装饰。 玉器曾作为丝绸之路上西域地区的特产之一,于阗(今中国新疆和田县)以出产色泽洁白的软玉而著称,在伊朗、阿富汗、印度都有出土记录。和田玉中色泽洁白,有脂肪光泽的玉被称为“羊脂白玉”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此外,新疆准噶尔盆地与青海也盛产玉石。 明清以后玉石的雕刻日渐以装饰为准,其中不乏乾隆时期著名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图玉山,以及其他玉材加工后的名品。这一时期硬玉翡翠也开始受到社会的欢迎,慈禧太后的墓室中就曾被发现有大量制作极为精良的翡翠玉雕出土,但后来因被盗墓而不知下落。 |
上海诚信拍卖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4-2007
电话:021-62313496 62313497 62314336